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百聯集團黨委以“學思想 強作風 建新功"為引領,結合學習教育開展,激勵廣大黨員增強政治自覺、錘煉過硬作風、激發擔當作為,奮力推進”十四五“戰略規劃和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雙收官“。“百聯集團”官微、《今日百聯報》開設“學思想 強作風 建新功”專欄,刊發集團各級黨組織、黨員干部投身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本期刊登上海證券專題報道《上海證券:用“普惠+數字”雙引擎,服務實體經濟,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


立足上海這座國際性的金融城市,上海證券一直在探尋特色發展之路,在金融行業做好“五篇大文章”的要求和指引下,上海證券始終牢記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將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結合行業趨勢與自身優勢,制定戰略規劃,主要圍繞科技賦能、產品創新、服務下沉及生態共建四個維度深化布局,通過強化科技驅動精準服務,依托人工智能等技術優化風控體系,聚焦農村產業鏈開發適配性金融產品與服務,通過數字化工具推進服務網絡下沉,同時深化與地方政府和公益平臺合作,構建可持續的普惠金融生態體系。
同時,上海證券也不斷發力數字金融,公司將以生成式AI技術為支點,持續探索“AI+金融”的深度融合模式,力爭在財富管理范式升級、合規科技創新等領域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助力資本市場數字化轉型向更高層次邁進。
將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
在當前金融市場環境下,普惠金融對金融行業而言,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上海證券始終牢記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將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
公司落實普惠金融主要聚焦三重維度:一是國家戰略的深度承接,二是國企責任的創新表達,三是金融本質的初心回歸。這種戰略定位,既是對“金融向善”理念的躬身實踐,更是對資本市場深化改革時代命題的主動回應。
在普惠金融方面,上海證券構建了專業服務為根基、投資者教育為工具、公益實踐為延伸的普惠金融體系。
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需求,上海證券創新推出差異化解決方案,為中小企業直接提供融資支持。2021年為臨沂城發集團設計“綠色+碳中和+股權”融資方案;2023年,公司助力重慶開乾集團發行鄉村振興債,推動鄉村經濟振興。
上海證券構建“紅色基因+普惠觸達”投教服務體系,以金融素養提升推動普惠實踐。首創產融結合投教基地,以國企開放日、紅色金融展為載體,年接待量超4萬人次,滿意度達100%。公司原創《西行之旅》等文化融合投教IP,將《西游記》情節植入反詐案例,構建起“有溫度、有深度、有廣度”的普惠金融教育生態。
此外,上海證券以“民生筑基、生態護航、文化鑄魂、產業賦能”深化普惠公益實踐。民生方面,聚焦教育醫療領域,持續投入資源改善云南、內蒙古等地區教育基礎設施,設立基金助學助教,聯合復星基金會援建衛生室,助力提升當地醫療急救能力等;生態幫扶方面,持續投入資金支持鐵力木生態林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服務設施;文化幫扶方面,資助哈尼族音樂《回信》登陸全國“村晚”,建成黨建文化陣地輻射千余群眾;產業賦能方面,助力景谷大白茶公共區域品牌推廣(獲央地媒體密集報道),形成可持續產業模式,智庫支持為河南欒川、云南永仁等縣域定制經濟發展報告,提出特色發展路徑。普惠公益各領域協同發力,共同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構建可持續的普惠金融生態體系
在落實普惠金融實踐中,存在風險評估難度大、下沉服務困難、內生動力不足等核心挑戰,為此,上海證券通過一系列舉措,構建了可持續的普惠金融生態體系。
對內加強能力建設。針對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對內構建ESG風險評估體系,嚴控綠色金融準入門檻。針對投資者教育下沉,構建投資者精準教育體系。針對公益性普惠服務,加強公益性項目管理能力。
對外加強生態協作。在中小企業融資服務方面,深化政企協同機制,與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等建立合作關系,共同推動中小企業融資工作。繼續推進投教下沉,校企共建財商課程與模擬投資賽事,社區開展銀發防詐講座,構建“校園-社區”教育網絡等。
同時,上海證券堅持金融科技賦能。在企業服務側,依托AI智能風控,破解中小微企業及縣域經濟體的融資瓶頸,實現綠色金融與鄉村振興場景的精準適配;在投資者服務側,通過智能投顧平臺與移動投教矩陣,以場景化工具穿透老年群體與縣域居民的服務壁壘,數字化工具下沉。
數字金融是核心驅動力
上海證券將數字金融視為戰略級賽道,不僅是推動公司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更是提升服務效率與市場競爭力的核心驅動力。
上海證券秉承“以客戶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以數字化轉型為戰略支點,全力加速客戶服務線上化、數字化及生態化能力的構建。
推動數字金融落地的舉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關鍵方面:一是強化頂層規劃:二是優化組織協同:三是夯實數字基建:四是培育創新文化。
近年來,公司榮獲 40 余項科技獎項,參與 20 余項行業課題研究,取得 10 余項知識產權,發表 10 余篇科技論文,主導或參與制定近 10 項行業標準,提升了公司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影響力,為行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持續探索“AI+金融”的深度融合模式
生成式AI技術的突破性發展,正在重塑金融科技領域的競爭范式與技術演進路徑。面對生成式AI引發的技術革命,上海證券構建了“三位一體”的立體化應對體系。
戰略前瞻性布局方面,作為首批實現DeepSeek本地化部署的券商,上海證券突破傳統技術迭代的線性思維,以“小步快跑”策略構建,“底座-應用-生態”螺旋式演進路徑,加速推進AI體系建設。
業務場景深耕。遵循“先對內,后對客;先中臺,后前臺”的實施節奏,在投顧、資訊、辦公、客服等場景實現AI應用的快速落地,當前正基于大模型能力打造業務賦能中心,構建覆蓋客戶服務、投資決策、運營支持、合規風控的全鏈路智能化體系,推動金融服務從“經驗驅動”向“智能增強”轉型。
生態協同創新。持續完善大模型服務體系,打造開放式AI能力中臺,積極參與行業大模型生態建設。通過技術共研、標準共建、場景共創等模式,推動生成式AI技術在證券行業的普惠化應用,攜手合作伙伴共建智能金融新生態。
上海證券將以生成式AI技術為支點,持續探索‘AI+金融’的深度融合模式,力爭在財富管理范式升級、合規科技創新等領域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助力資本市場數字化轉型向更高層次邁進。
展望未來,公司將動態調整和優化科技發展五年規劃,以建設“數智上證”為戰略牽引,進一步深化數字金融創新效能。將打造“AI驅動的智慧財富引擎”為科技重要戰略目標,推動財富管理從標準化服務向個性化陪伴服務的范式升級。
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的落地,上海證券將圍繞AI體系“三階躍升”建設路徑,深化數字金融服務,助力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一階段強化業務賦能,建設AI驅動引擎。二階段深化AI應用,實現業務洞察與決策智能化。三階段構建AI驅動的生態體系,推動財富管理范式升級。
未來將持續探索新技術在證券業務場景的新應用,為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貢獻“上證力量”。
(供稿:上海證券)